金属锈蚀问题遍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,金属锈蚀会使金属制品的性能和商品价值受到极大的损害,甚至会引起重大故障而使设备报废。据统计,每年由于金属锈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%~4%,以2005年我国GDP18.23万亿元人民币计算,我国全年因锈蚀而造成的损失至少达360亿元以上,其危害十分惊人。为避免锈蚀,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,用防锈油来保护金属制品便是目前最常见的防护方法之一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金属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,对防锈油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我国防锈油在研制开发、规格发展、品种的更新换代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。
1、防锈原理
1.1、金属的锈蚀过程
金属的锈蚀是指金属受大气中的水分、氧气及其他腐蚀性气体等介质的影响而引起的腐蚀或变色,钢铁在大气中表面生成的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为主的化合物称为锈。锈蚀可以理解为金属表面形成局部微电池而引起的电化学反应,锈蚀的反应速度在某种程度上随氧分压、温度、电解质浓度的增加、pH值降低而增加。
1.2、防锈原理
为了避免生锈,根据不同的要求,一般有永久性和暂时性两种防护措施。永久性防锈多采用油漆、涂料或电镀等方法;而暂时性防锈则多采用防锈油进行防护。
防锈油是由基础油、防锈剂和其它辅助添加剂组成的一种暂时性防护材料,其对金属的保护一般是通过以下几个作用得以实现:
(1)防锈剂的吸附作用
防锈剂是具有极性基团和较长碳氢链的有机化合物,它是由不对称的极性和非极性两部分组成。其极性基团依靠化学键的作用,能在金属表面形成定向吸附,从而降低金属表面活性中心的活性,阻挡水分子和氧分子的吸附,减缓锈蚀过程;其非极性部分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疏水性保护膜,阻挡参加腐蚀反应的有关电荷或物质移动,从而降低了锈蚀机率和速率。
(2)防锈剂的水置换和溶剂化作用
防锈剂是具有不对称结构的表面活性剂,当其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更强、与金属的亲和力比水更大时,便可以将金属表面的水膜置换掉,从而减缓金属的锈蚀速度;当防锈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,防锈剂分子就会以极性基团朝里、非极性基团朝外的“逆型胶束”状态溶于油中,吸附和捕集极性的腐蚀性物质,并将其封存于胶束之中,使之不与金属接触,起到防锈作用。
(3)防锈油的中和置换和增溶作用
防锈油中的碱性防锈剂可与酸性腐蚀介质进行中和反应,高分子羧酸皂中的部分游离羧酸能中和碱外,还可与腐蚀性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高分子羧酸,使有些防锈油对极性物质具有中和置换和增溶作用。
(4)基础油的增效作用
基础油是防锈油的主要成分,其主要起载体作用和油效应作用,前者使各种功能性添加剂在油中充分分散和发挥作用,后者是在极性分子吸附少的金属表面进行物理吸附,并深入到定向吸附的防锈剂分子之间,借助范德华引力与防锈剂分子共同堵塞孔隙,使吸附膜更加完整和紧密,并使吸附不够牢固的极性分子不易脱落,从而更有效地保护金属。
免 费 拿 样
本月21日截止